7月14日,也就是今天,是法国的国庆日。谨此以纪念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狱,掀起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每年,法国都为此举办隆重的阅兵仪式来纪念这个象征着自由和革命的日子,巴黎人民也在当天彻夜狂欢。

而法国大革命时期,对当时很多传统的礼仪文化而言都是个巨大的挑战。这周,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1789年前后礼仪文化有哪些大不同吧!
问候礼仪大不同?

以亲吻作为问候礼节在欧洲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有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描绘过此类问候礼仪。后来到了中世纪的法国,上流社会更多通过吻手礼来表达主仆之间的忠诚的。

而直至法国1789年的大革命之后,"La bise",也就是所谓的贴面礼才被恢复。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符合《权利宣言》里所提及的自由、平等与博爱的格言。
原来不是一日三餐?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于凡尔赛宫就餐(让-莱昂·热罗姆,1862)
十分有趣的是,在18世纪这个分水岭时期以前,法国民众一天只吃两餐的。早晨10点至中午12点吃第一餐,晚上7点至8点则是第二餐的用餐时间。

《牡蛎午宴》让-弗朗索瓦·德·特洛伊,1735
后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法国有越来越多的工人阶级投入到了繁忙的生产工作当中,一顿早餐能够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能量。于此同时,晚餐的时间也因此延后至晚上8点至9点。这也就是现在法国人晚餐用餐时间普遍偏晚的一个重要原因。
用手吃饭还是用餐具?

尽管餐叉早在公元约350年就被发明出来,但他在法国的普及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因为当时的主教认为这是一件危险的器具,所以上至皇室下至普通老百姓更习惯使用手来进食。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进而一系列革命和运动逐渐解放了思想,因此人们对餐叉的认识也逐渐改观,并作为能与刀搭配的实用就餐工具沿用至今。
谁是宫廷舞蹈宠儿?

现代社会的所流行舞会舞蹈大多从宫廷舞蹈演变而来。太阳王路易十四于1661年建立皇家舞蹈研究院,使得宫廷舞蹈逐渐规范化,直到17世纪后才开始定型。在1789年大革命以前,小步舞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宫廷舞蹈,风靡各欧洲皇室,是名副其实的"舞蹈之王"。

同理,社会风气的变化对宫廷舞蹈的要求也变得更为自由与欢快。而男女对舞的华尔兹则成为了新宠,成为法国民众表达自信,自由的一种方式。在步入现代社会后,更加热情奔放的拉丁舞种如莎莎舞和探戈等在法国也掀起了一阵浪潮。
衣着穿搭有多豪华?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
在18世纪"禁奢法令"结束后,法国上流社会的着装就极尽奢华。因为在当时只要财力到位,商人家的太太也可以打扮成贵族夫人。愈发夸张的发型和华丽的裙装实则是贵族应对下层阶级挑战其地位的对策。

在1789年后,简约的风格成为当时法国人民着装的第一要义。女士舍弃了华服锦衣,还会通过衣服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使用红、白、蓝三种色)。男士则抛弃了夸张假发,更多选用深色调且实用的衣服。
文化沙龙有多繁荣?

沙龙文化是18世纪法国历史上一道的靓丽风景线。文艺复兴的风潮进一步推动此类思想者聚会的发展。人们可以在沙龙内自由地讨论与批判艺术与文学,且无论性别与年龄。所有出色的个人都能得到最起码的尊重,这在当时仍受封建统治的法国,是难能可贵的。

但在1789年之后,沙龙内的讨论主题从文学领域逐渐转向政治领域。无论是从与会人员,还是从举办形式来说,大革命后的沙龙实质是从多元转化成单一且封闭的性质,更多的也都是流于形式。直至今日,文化沙龙虽仍零星存在,但当时的繁华风貌早已无法重现。

纵观法国这段浓墨重彩的历史后,我们不禁会感叹,虽然这些年来礼仪得到不断发展,有时还面临重重挑战,但它今天仍然是法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为法国说一声: "法国万岁"!

Hedonia由法国人Matthieu Ventelon于2018年创立,同时也是中国首家将专业葡萄酒和礼仪知识结合在一起的培训机构。
登录我们的网站查看更多信息:http://hedonia.cn